学院简介 |
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与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内第一所,同时也是亚洲第一所高等特殊教育学院。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创建不仅开创了我国听障、视障群体接受高等教育的先河,同时也构建并完善了我国听障、视障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是我国办学历史最久、专业数量最多、办学规模最大、国际影响最广、学科层次最高、办学效果最好的高等特殊教育学院。 学院现有针灸推拿学(视障)、康复治疗学(视障)、音乐表演(视障融合)、特殊教育(视障融合)、绘画(听障)、视觉传达设计(听障)、动画(听障)、工商管理(听障融合)、舞蹈表演(听障融合)9个高等特殊教育本科专业和1个特殊教育师范类本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949人,其中本科生1821人(包含本科残障学生999人),研究生128人(包含研究生残障学生82人),是全国在校残疾大学生数量最多的特殊教育学院。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2人,教授13人,副教授20人。 2018年学院获得硕士研究生单考单招资格,面向残障学生开始进行中医学、美术、艺术设计、音乐四个专业招生,共有残障研究生65人,是国内针对残疾大学生招收研究生专业最多、规模最大的院校,进一步提升了我国残疾人高等特殊教育的办学层次。 经过35年的发展建设,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忠实履行高等特殊教育院校的基本职能,办学成效显著。2005年以来,先后8次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其中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三等奖1项;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师中有8人被评为全国特教园丁奖;为社会共培养了4000余名残障毕业生,他们中涌现出一大批荣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自强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人民文学奖”获得者等荣誉称号的优秀代表人物。长春大学特殊教育研究中心被评为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长春大学残疾人康复设备与技术创新中心被评为吉林省科技创新基地,构筑起我校高等特殊教育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高地,依托两个省级平台,形成了系列高质量教研科研成果。学院充分发挥我校高等特殊教育的整体优势,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咨询服务,并承担了“一带一路”国家、中残联、吉林省及澳门特区政府委托的各类培训任务,共培训各级残联干部残疾人工作者及各级各类特教教师600余人。学院努力传承优秀中华文化,培育出以 “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核心内涵的“团风”精神并不断发扬光大,塑造了一代又一代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品学兼优、奋发图强的残障青年。 2002年,时任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在参加特教学院十五周年院庆时指出:“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办学最早、规模最大、学科最全、层次最高,是特殊高等教育的龙头。”2007年,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王新宪参加中国高等特殊教育创办二十年暨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建院二十年庆祝大会发表讲话提到“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创立,填补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空白,开创了我国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先河。” 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发展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和各级领导的关心关爱,必将化为特教人继续前行的巨大动力,鼓舞我们为我国高等特殊教育的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人才培养 三十年来,我们一直秉承“让每一个学生都成才”的人才培养理念,创建了多元共存、融合共享,注重素质能力协调提高,满足个性发展需求的高等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模式。2005年《创建残疾人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获得吉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创建视力残疾大学生本科全纳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荣获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创新高等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创新高等特殊教育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7年学院视障人针灸推拿学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再次被批准为吉林省高等学校“十二五”特色专业,2015年获批吉林省品牌专业,2019年获批吉林省一流专业;2007年听障人美术学专业成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1年再次被评审为吉林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20年特殊教育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2021年学院获批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毕业生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涌现出了一大批荣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自强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人民文学奖”等荣誉称号或奖励的优秀代表人物。学院优秀毕业生先后受到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有7名听障毕业生被评为世界聋人美术家,听障学生的100余件作品曾在美国华盛顿、纽约、费城等地巡展,他们还被破例安排在联合国总部大厅现场作画,受到国际友人的广泛赞誉。 长春大学特教学院2009年荣获“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2011年被教育部、中残联批准为“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 2、科学研究 为促进高等特殊教育全面健康发展,培育助残扶残、特色鲜明的科学研究方向,学院构建了合作开放、特色鲜明的科研平台,创新了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运行机制,研究成果丰硕。“提高汉语普通话盲文阅读效率的策略研究”获批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立项,确立了提高汉语普通话盲文阅读效率策略研究的新方向;在手语研究方面,开展了手语比较研究和手语语料库建设研究,出版了《美术专业手语》著作,在国内外形成较大影响;在聋人康复研究方面,课题“面向聋儿言语康复的多模态人机交互模型及技术研究”获批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7年-2021年,我院刘海涵、米括、张晓梅、徐明、张洪杰、楚洪波、史勇、孙晶华分别获批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项目。 2018年,楚洪波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立项;全玲、王宇分别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青年基金项目立项。2019年蛋雕艺术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获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立项资助。2019年,郑晓坤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2015年至2018年张晓梅、王建光、孙晶华分别获批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立项。 近5年来承担国家级项目20余项,省级教科研项目10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40余部,获得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10余项,到账科研经费565.4万元。学院教师画作曾获“第9届全国美展”银奖、“纪念世界和平友好国际书画艺术大赛”金奖。 3、社会服务 学院充分发挥高校服务于社会的重要职能,充分运用自身优势和研究成果提供社会服务。 一是积极建言献策,开展咨询服务。近年来我院提交了10份研究报告,其中4份报告被采纳。2006年3月《吉林省二十一世纪残疾人发展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被吉林省残疾人联合会采纳。2007年6月提交的《视力残疾大学生全纳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报告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就业部采纳,将“全纳教育”的成果上报中国残联,中国残联向全国推广。2007的《长春大学建立中国手语研究与培训基地报告》被中国残疾人就业指导中心采纳。2007年的《长春大学关于视障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生从事医疗按摩职业资格问题的报告》被中国残疾人就业指导中心和中国盲人按摩指导中心采纳,并由中国残联、教育部、卫生部等五部委向全国人大提交了议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2008年4月召开的第十一届第二会议上通过的新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第38条明确规定“国家采取措施,保障盲人保健和医疗按摩人员从业的合法权益”。2016年10月我院参与完成的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关于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思考与建议》,被评为民进中央2016年度参政议政成果二等奖。2020年《关于长春大学高等融合教育研究成果的报告》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采纳;2021年《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报告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用。 二是提供高水平的培训服务。高质量完成了中国残联与澳门特区政府委托举办的“内地与澳门特殊艺术师资培训班”、“内地与澳门特殊艺术人才培训班”项目,在海内外取得良好反响。利用专业及资源优势,承担“国培计划”、“省培计划”项目,连续举办了多期吉林省特教骨干教师、转岗教师培训班。同时举办了西藏优秀残障青年推拿培训班;为山西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青岛市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广州培英职业技术学校、长春市残联等单位开设专训班,分别就“弱智儿童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行为矫正”、“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阳光心理”等方面为参训师资进行培训,为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做出重要贡献,获得良好赞誉。 4、文化传承 30年来,学院秉承“知行合一、诚信至善”的校训精神,践行“大爱、善为”的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学院一切工作的基本遵循,用优秀的文化和文明去陶冶师生情操,塑造高尚品格, “关爱他人,无私奉献,报效祖国,立志成才”的“团风”内涵得以传承,培育出每一位长大人都引以自豪的“团风”精神,凝铸成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灵魂。 学院紧紧抓住“团风”这一有效载体,持续在教师和学生中开展学“团风”活动,在学生中形成了“校园文化列车”、“团风志愿者协会”等多个育人品牌,在教师中形成了关爱学生、投身特教的良好精神风尚,涌现出一批无私奉献、立志成才的先进典型。多名残障学生获得由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以及获得中国大学生最高荣誉“五四奖学金”,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多名特教教师荣获“全国特教园丁奖”、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十佳辅导员”、“全国优秀文化志愿者”荣誉称号。 5、国际交流与合作 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在交流与合作中吸纳先进理念和经验,促进学院发展。先后接待了包括泰国公主诗琳通、韩国前总理姜英勋等许多国家政府与国际组织官员、王室成员、驻华使节、友好人士、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的参观访问,他们对特教学院所取得的成就赞叹不已。美国国际基督教交流会主任格莱格特先生到学院参观后,认为“是个奇迹”,回国后在《国际事实周刊》撰文提出,在特殊教育方面要“面对来自中国长春的挑战”。学院师生多次出国访问,扩大了国际合作的途径,为学院发展赢得良好国际声誉。 学院已与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日本筑波技术大学、国际聋人教育网络组织(PEN项目组织)等8个国际知名大学和机构开展了密切的合作交流,交流中注重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参与。近年来2次举办并5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连续2年派学生参加俄、中、美、日四国聋人大学生“走向未来,莫斯科——青年科学家学术论坛”;连续7年联合举办中日聋人大学生纸制小汽车比赛,参赛的学生达300余人次;多批次接收日本、俄罗斯教师及盲、聋大学生来校做短期访学;多批次组织师生赴俄罗斯、日本等国高校访问、学习。 对外交流活动的开展,使教师学习到国外同行先进的理念和做法,使学生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自信,提高了综合能力,对师生共同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6、学生风采 学院在校生表现骄人。多名视障学生接受英语专业全纳教育后,参加雅思考试分别获得7.0分、7.5分的好成绩,分别被美国佩泊戴恩大学西维尔学院录取攻读硕士学位;被英国杜伦大学攻读教育学硕士;听障学生作为中国聋人代表赴英国伦敦参加国际聋人领袖培训,并创办了“长春光音之翼动漫传媒有限公司”,组建了全国第一支聋人大学生动漫创作团队,获得吉林省科技厅大学生创业指导资金的支持。音乐专业在校生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出国巡演,足迹遍及俄、意、澳等18个国家和地区;针灸推拿专业在校生经常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广受媒体关注;特教学生连续荣获第五、六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连续荣获第四、五届“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组建创新创业团队七个,近三年实现创业收入24万元;连续荣获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目前一共举办了六届);在第三届全国盲人歌手及器乐独奏大赛中囊括了美声组的一、二、三等奖,民族组的一、二、三等奖;连续参加吉林省高校视觉艺术大赛,共获得146个奖项;听障学生黄重仲2012年荣获全国绿色网游动漫设计大赛一等奖;多名听障学生组成的“未来之声队”、“热血团队”分别荣获“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吉林赛区特等奖、二等奖;多名听障学生组合参加中央电视台“非常6+1”节目,博得了导演和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被选为当晚的“非常明星”;视障学生周国华在伦敦残奥会上两次打破世界纪录,获得一金一银,为国争了光。 7、发展目标 展望未来,长大人有信心以推进全纳教育为重点,以提升学历层次为突破,以内涵建设为抓手,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努力把特殊教育学院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等特殊教育学院,让越来越多的残障青年实现人生和事业的美好梦想! |